从用户视角看设计:分享我从用户测试里吸取的5个教训
adinnet/2017-03-28 14:34/用户研究
我一直喜欢做用户测试,甚至为此写过一篇安利文《作为交互设计师,都应该尝试的低保真原型测试》。用户测试对设计师的能力提升来说更好的一点是,它能一点一点让设计师学会从用户的视角看设计。是的,用户视角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需要学习的。很多人以为自己也是别的产品的用户,所以能够想象得出,但其实并不是那样。
我每做一次用户测试,都感觉给自己上了一堂课,总是有新的发现。例如,设计师经常在一些用户不关心的规则或细节上纠结太久,而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往往在设计中被滞后,直到产品发布都忘记加上……
结合我虽然也没有太丰富,但每次都认真记录的经验,我在这里总结一下自己至今为止从用户测试里吸取到的教训:
1. 尽量用约定俗成的控件样式和交互形式
即便你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方案,如果用户不能一眼领悟使用方法,产品就会面临流失用户的风险。像iPhone这种产品之所以经常能够推出独创的操作形式,其实是大量的忠诚用户所带来的特权。用户数量和市占比决定着该产品的设计是成为潮流的引领者,还是追随者。
尽管左边的方案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是难以理解。
当然,如果用户群中熟练用户占比非常高,且从没有利用设计吸引用户的动力(如一些专业工具),则不需要遵循这一条。
2. 保持信息量的更小集
虽然让用户通过更便捷的方式获取获取更多信息是设计的目标之一,但是如果用户不能快速理解界面,顺利完成其更主要的任务,那么接下来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梳理信息架构,尽可能只在页面展示更顶层的主要信息,与其相关的辅助信息可以让用户必须通过点击等操作才能获取。这样虽然增加了用户的操作负担,但是更好地帮助用户理解信息,利大于弊。
大部分用户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如果有人对过程感兴趣,需要进行操作才能看到。
3. 任何单击之外的特殊操作都需要特殊暗示
用户操作的时候通常很随意,如果他们想要对界面上的一个东西进行操作,第一反应就去点一下,如果没有反应,就再多点几次。直到点了很多次之后,才会有一部分人开始尝试其它操作形式(例如双击、右键、拖拽等),而另一部分则干脆放弃。
所以,如果有些操作不能通过单击实现,务必要提供暗示,哪怕只在第一次操作出现也好。
如果没有暗示,用户只会尝试单击。
4. 相比文字,位置和形式更能表达操作按钮的功能
很多设计原则要求设计师既要表达明确,又要保证统一性,但其实这两种经常是相冲突的。对于用户来说,做到统一只需让同一功能在不同地方出现的时候一样就好了,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地方用同一种形式展示对可用性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在设计一个操作按钮时,第一想到的应该是什么位置和形式能让用户更好地理解,而不是看看其它同级别操作是怎样展示的。
对的形式和位置,比文字更具表达力。
5. 用户不会想到展示信息是可以操作的,除非给出暗示
对于用户来说,除了空白和装饰之外,界面有两种东西组成:信息和操作。为了视觉上的简洁,很多设计都把信息和操作进行结合。这样的设计一旦理解,确实很好用,但是用户通常是不会任何展示信息是可以操作的。乐于尝试的用户也许会试着在各个位置都点一下,但是大部分用户扫一眼,如果找不到就会放弃。
所以,如果设计的展示信息,尤其是文字信息,如果可以操作的话,一定要给出暗示,如下拉箭头、色块等。
下拉箭头比色块、加粗等形式都更能传递“可点”的暗示。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请告诉我,以后可能会对这个话题继续更新。
文章摘录链接 :http://www.woshipm.com/ucd/618018.html